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全市迎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階段。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居民小區則處于這場“實戰”的最前端。各小區能否正確分類,“撤桶并點”能否順利實施,關系著這場“戰役”的成功與否。近日,記者走進南京市建鄴區,實地考察垃圾分類情況,總結其城市治理經驗。
貼合民意,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自發選擇
“垃圾分類,到此莫愁。”今年5月,建盛麗庭小區被授予建鄴區莫愁湖街道“智慧垃圾分類宣教實訓基地”的稱號。進入小區,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垃圾分類細則介紹以及垃圾分類“紅灰榜”。“我們通過定期評比垃圾分類先進住戶的方式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垃圾分類督導員告訴記者,建盛麗庭小區充分發揮居民共治的力量,發動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居民帶頭引導其他居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讓社區居民深切感受到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著力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形成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新時尚,這是社區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總結的實踐經驗。
往小區深處走,花壇旁一座兼有古韻與現代感的垃圾分類亭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據莫愁湖街道城管科李憲軒介紹,如今,這座頗具園林風格的亭子,不僅承擔著垃圾分類的作用,更是小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年4月10日,小區就推進垃圾亭公示、選址問題,征求110戶居民的意見。其中,垃圾亭的位置、顏色都出現在了意見表中。甚至有居民提出要栽種兩棵金桂樹,街道都納入了考慮范圍。最終,垃圾亭建設得到了居民真心實意的認可和歡迎。”此外,亭房中均配備了冬暖夏涼的空調系統,以解決居民對于垃圾亭房味道重的顧慮。通過悉心聽取居民意見,莫愁湖街道成功破局“鄰避效應”下垃圾分類亭房建設“難產”問題。
溫情滿滿,督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
這天,下著傾盆大雨。“這位同志,請等一等,你的垃圾還沒有分好,我重新分一下你來看看。”一位年輕男性拎著垃圾來到小區垃圾分類投放亭投放。閻振利穿著印有垃圾分類指導員字樣的紅馬甲,打著雨傘攔住他,輕輕地用鉗子將塑料袋從廚余垃圾桶夾出,放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內。這是她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
閻振利是建鄴區莫愁湖街道天安花園小區的居民,也是社區的一名“巾幗”志愿者。作為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將近70歲的她早起晚歸,每天在小區垃圾回收站現場手把手教居民如何正確分類。同時,還要對小區的環境衛生進行巡查,上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讓居民更加清楚垃圾如何投放。“大部分業主都能做好垃圾分類,但是也有少部分業主不理解。有一戶業主,我上門去了4次。第一次去,他說自己不知道怎么分,第二次上門去勸說,他說很麻煩。第三次,他說區分不了廚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我手把手教他,對著垃圾分類手冊一項一項指給他看?,F在,他每次垃圾都分得很好,成為小區垃圾分類的明星。”劉玉蘭對此很有成就感。
小區里的其他居民都對閻振利的工作豎起大拇指,“閻大姐做起事來號召力十足,慢慢地,小區里垃圾分類的大氛圍就形成了。”作為退伍軍人家屬,閻振利常年熱心社會公益,情系社區,樂于奉獻。她通過日常實踐,總結出垃圾分類工作“三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閻振利笑著說,垃圾分類指導員是一份造福子孫后代的職業,她很為自己的職業驕傲。
更加智能,讓垃圾分類融入現代科技
在垃圾投放智能機器前,莫愁湖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為每家每戶發放了垃圾分類積分卡,居民只需在投放垃圾時打開積分卡刷一下,按下相應的垃圾箱按鈕,將垃圾投放進去,機器將自動稱重積分,方便快捷。如果智能箱體的垃圾桶漫溢,箱體會自動報警,生活垃圾、廚余垃圾由河西建環安排垃圾分類專車進行清運。各垃圾亭房同時還配備了洗手池和洗手液,以便居民在破袋分類后凈手去味,保持環境衛生。
與南京河西僅一座夾江大橋之隔的江心洲,雖面積不大,在垃圾智慧投放方面卻做出了本地特色。建鄴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不讓無序投放的生活垃圾影響島上環境,江心洲街道通過多方宣傳發動和行之有效的創新做法,使島上的垃圾分類實現了高標準全覆蓋。在島上一些新式小區,許多“有車一族”平日進出直接在地下車庫,少有人從地面上經過。為此,江心洲街道決定將垃圾分類亭房建在地下車庫,既方便了居民進出扔垃圾,也規范了分類投放。過去的農業小鎮江心洲現已蛻變為綠色生態人居洲島。
踐行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理念,率先啟用“二維碼”垃圾袋,追溯垃圾投放源頭上門指導。在江心洲勝科星洲府瀾庭,居民可按照垃圾分類積分卡的積分,免費領取一定數量的可降解環保垃圾袋。這種可降解環保垃圾袋由玉米淀粉材料混合制成,環保系數大大提升。同時,垃圾袋上還印有和居民的積分卡捆綁的“二維碼”,一旦投放錯誤,工作人員便可掃碼找到源頭,進而上門提醒并指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同時,小區物業通過改造電瓶車,為督導員提供了宣傳垃圾分類的新途徑。垃圾分類宣傳片的可移動播放,使小區增添了一絲綠色、健康的生活氛圍。
在島上另外一側的水木園小區,地下車庫里的垃圾分類亭創新性地使用香味較濃郁的檀香遮蓋垃圾的氣味。進入地下車庫,空氣中飄散著幽幽的檀香氣味,令小區居民大呼創意十足。如今,島上各小區和單位組織垃圾分類規范有序,環境整潔。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垃圾分類考驗的既是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是物業、社區街道和政府各方的城市管理能力。下一步,南京建鄴將持之以恒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向縱深進擊,為廣大人民群眾打造健康、綠色的人居環境,為“美麗古都”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建鄴智慧。(李妍卓)